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精选第二辑(套装共10册)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精选第二辑(套装共10册)

内容简介:

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本书主要从现代性的角度切入中国先锋文学乃至新时期文学,从理论源头和创作实践上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做了独到的梳理。本书是国内最早系统分析当代先锋派文学的著作,也是最早探讨了如今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几乎成为常识的后现代性问题,是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之一。多年来,它的敏感与精辟,锐气与生动,始终引起当代文学研究者的注意。

中国礼仪之争:历史、文献和意义(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中国礼仪之争”是发生在明末清初中国,扩展到欧洲,并对此后的西方和中国文化产生影响的大事件。争论的核心关乎中国人的祭祀仪式,如“敬天”“祭祖”“祀孔”等礼制。徐光启等儒家天主教徒皈依后保持祭祀,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则以“补儒易佛”的宽容态度加以容纳。这种做法后来受到怀疑,终于在康熙年间酿成冲突。莱布尼兹、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参与论战,欧洲“汉学”对此形成一系列看法,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思想史。本书使用新近公布的“中国礼仪之争”汉语文献,首次对这段历史做出详细描述,并指出其在明清史、教会史、中西文化交流和比较经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本书原为“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第一册,此次修订版除对原文作校改、增删、补充意外,增加了四篇新作、长篇引论和学术自述,介绍并讨论了首次出版以后的新情况和新发展,以及作者思考写作的历程和背景,内容对研究者和初学者都会有所启示。 本书前编主要依据语言数据的全面统计分析讨论《庄子》一书内外杂篇的关系及各篇分类问题,中编主要依据《庄子》内篇讨论庄子思想的主要概念、学说和整体的特色、结构等相关问题,后编则是对外杂篇之思想流变的分类梳理。 本书之观点、方法、结论都有与众不同的探索。作者后来所提出的“反向格义”、“两种定向”等观念在本书中都已初露端倪,对中国思想、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研究也会有参考价值。

心学之思——王阳明哲学的阐释(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通过心体的重建,王阳明由性体走向了心体,从而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了哲学视域的转换。以心体(良知)为基石,王阳明在心物关系上指向意义世界的建构,在伦常之域中要求化理念伦理为德性伦理,在本体与工夫之辨中坚持二者的统一,在人格之境上强调从“说”走向“在”。本书从理论层面对心学内在的哲学意蕴做了深入分析,具体阐释了心学中心体与性体、本体与工夫、言说与存在、德性与规范、存在与境界以及心物之辩与天人之际等重要理论问题,并探讨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意义。

中国现代喜剧论稿(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作为中国新文学的一部分,中国的现代喜剧滥觞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形于“五四”之后的20年代,在30年代取得了关键性的发展。随着中国喜剧观念现代重塑的过程,喜剧合法性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解决,中国的现代喜剧艺术自3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成熟期,并在1940年以后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中国喜剧由其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历史转型至此基本完成。 本书以此为背景,在史料钩沉、搜集、甄别和整理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系统考察了中国现代喜剧在1927-1939年间的生态环境、思想背景、艺术类型、发展历史、运动规律、价值立场、总体风貌及其在中国喜剧史上的贡献和影响。此外,书中还辟有专门章节,研究了幽默喜剧、讽刺喜剧和风俗喜剧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路径、类型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联;并结合重点作品进一步探讨了本期代表性作家丁西林、熊佛西、欧阳予倩、李健吾、陈白尘、徐訏等人的艺术追求和他们在现代时期的创作实绩。 本书的附录部分为对于林语堂幽默思想、朱光潜喜剧思想的研究和1927-1939年间中国现代喜剧主要作品的编目。

开启理性之门——笛卡尔哲学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本书是对西方近代哲学创始人、理性主义哲学代表人物笛卡尔的哲学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一本学术力作。作者对笛卡尔从书的世界到读世界之书的人生经历、对人类知识之树的构想和学术著述活动都做了详尽的介绍,对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和方法论体系、“我思故我在”和主体哲学的确立、天赋观念论、和理性主义的基本原则、对上帝存在和外物存在的证明、心身二分和心身统一、自然哲学及形而上学和物理学的关系等核心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阐释,并对笛卡尔哲学在西方近现代哲学中的影响力、生命力做出了全面和准确的描述。本书不仅深化和推进了我国对于西方哲学的研究,而且还为广大读者展示了理性主义思维方式的精彩画卷。法国哲学学会前任会长、国际法语国家哲学联合会前任主席雅克·董特生前还专门为本书作序。

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文化精神是一文化中一切时代、一切思想的总和。本书从文化精神的角度研究中西美学。作者从文化范式入手,在把握中西美学基本精神和对中西美学作宏观整体比较的前提下,切入到中西美学中“和谐”、“悲剧”、“崇高”、“荒诞与逍遥”、“文与形式”、“典型与意境”等基本概念,和“创作理论”、“灵感理论”、“灵感的主体构成”以及“审美具体方式”等具体问题,并结合了大量的中西艺术实践,作了观念的梳理与理论的分析概括来寻找横跨不同范式之间的共同规律。

走进分析哲学(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分析哲学是20世纪最主要的哲学思潮,它使逻辑分析成为哲学的基本方法,使语言成为哲学研究的直接对象,从而使哲学研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促成了“语言转向”,在哲学领域中形成了一场所谓“哥白尼式革命”,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的代表人物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等人的思想至今影响不衰。 本书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中世纪学者和海德格尔的相关论述指出,语言分析自古有之,但是,单纯的语言分析,并不会成为分析哲学。因此,本书不仅展现了分析哲学的思想和面貌,而且把它放在哲学史的主线上,揭示了它的独特性质和意义。

生命伦理学(增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生命伦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诞生的新颖交叉学科,50多年来一直发展迅速,现已扩展到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国家。生命伦理学目前不仅在学院之内活动,而且已经深入实践,走向生活。生命伦理学的发展不仅有助于解决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也有助于指出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如何综合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实际的进路。 本书1987年出版,是对当代生命科学技术伦理问题的讨论,这些生命科学技术包括辅助生殖、生育控制、遗传和优生、生命维持、器官移植、行为控制等。本书在对生命科学技术以及医疗卫生中的伦理问题,即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如何做的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对生命科技以及医疗卫生进行管理的建议,其中不少建议已经被采纳在法律、法规、条例之中。今天增订再版此书,并附有作者近年来的多篇学术论文,可帮助读者一窥我国生命伦理学发展的历程。

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第3版) 哲学价值论是正式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存在论、意识论相并列的哲学基础知识理论分支,一向由西方哲学家特别是新康德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等所探讨,长期缺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阐述。本书属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自主创新的一项成果。 本书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于学科的高度,就价值现象的本质、发生和存在的基础,价值意识表现形式和显示实践形态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探讨,并经过分析论证,对价值的本质和特性、价值分类及其方法、各种具体的价值类型、价值意识与价值观念、评价与评价标准、社会评价科学化的可能性与方法论原则、价值与真理的关系等一系列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当代价值观念变革和文明冲突等重大问题,做出了自己的理论表述,使之具有较清晰的面貌和逻辑,从而确立了一个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哲学研究框架。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精选第二辑(套装共10册)电子书下载: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精选第二辑(套装共10册).zip (访问密码:9080)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xiaosongshu.cc/article/5805420716/

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