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著译七种(套装)

杨绛著译七种(套装)

内容简介:

译著七种:收录《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一九三三—一九九一》、《杂忆与杂写:一九九二—二0一三》、《 “隐身”的串门儿:杨绛读书随笔》、《我们仨》、《斐 多:柏拉图对话录之一》。

《将饮茶》:……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描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惟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杨绛《将饮茶•隐身衣》

《将饮茶》最早于198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出版后深受知识界和广大读者喜爱,成为散文经典之作。本次再版,增加了《收藏十五年的附识》一文,同时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后增加了一篇附录,即“申辩之中高检长惩戒案”。

《斐多》:柏拉图的对话录《斐多》,描绘的是哲人苏格拉底就义的当日,与其门徒就正义和不朽的讨论,以及饮鸩至死的过程。在西方文化中,论影响的深远,几乎没有另一本著作可以与《斐多》相比。杨绛先生的译文,对照多种版本和注释,并一句句死盯着英译本,而力求通达流畅。她认为:“苏格拉底和朋友们的谈论,该是随常的谈话而不是哲学论文或哲学座谈会上的讲稿,所以我尽量避免哲学术语,努力把这篇盛称语言生动如戏剧的对话译成戏剧似的对话。”名作由名家翻译,所以,这本书的分量非同一般。

《“隐身”的串门儿:读书随笔》: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不问我们要拜见的主人住在国内国外,不问他属于现代古代,不问他什么专业,不问他讲正经大道理或聊天说笑,都可以挨近前去听个足够。 ——杨绛《读书苦乐》

杨绛先生是博学精思的学者,对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有精当独到的理解与会心。她把读书比做“隐身”的串门儿,本书是她潜心“拜访”《红楼梦》、《名利场》、《傲慢与偏见》、《堂吉诃德》等小说世界的读书心得,或解读,或探秘,或对话,或沉思……既有宏观的理论思考,也有对文本的精细阅读,其独具的通识眼光和优雅洗练的文笔使她的“学术论文”颇有随笔之风,既体现了她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研究功底,又能见出她的心性和才情。

《杂忆与杂写 一九三三—一九九一》:(本书)第一部分是怀人忆旧之作。怀念的人,从极亲到极疏;追忆的事,从感我至深到漠不关心。我怀念的人还很多,追忆的事也不少,所记零碎不全。除了特约的三篇,都是兴来便写,不循先后。……第二部分从遗弃的旧稿里拾取。有些旧稿已遗忘多年,近被人发掘出三数篇,我又自动拣出几篇,修修改改,聊凑七篇,篇目依内容性质排列。 ——杨绛,《杂忆与杂写》

一九九四年版“自序” 杨绛先生怀人忆旧之作。一部分是怀念人的,“从极亲到极疏”;一部分是追忆事的,“从感我至深到漠不关心”。还有一些是从旧稿中拾取的。那些款款道来的人和事,给人们的不仅是美文的享受,也是对一个时代各种人物一种生动的认识方式。此次重版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几篇当时漏收的文章。

《杂忆与杂写 一九九二—二〇一三》: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边缘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 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坐在人生边上》

本书收录了杨绛先生近二十年间的各类回忆性散文、杂论、序文和书信。2011年,杨绛先生百岁诞辰,《文汇报•笔会》曾对她做长篇访谈,是为《坐在人生边上》。这篇文字至为重要,征得杨绛先生许可,作为本书的“代前言”。

《干校六记》:干校,本来是对公务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培训的地方,但在“文革”中,却赋予了它新的定语——“五七”,新的含义——对上述人员中的大多数进行“劳改”。杨绛先生在这里讲述了从要去干校直到回京一些事情和个人的心情、感受。本书1981年7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尤其受有干校经历的人喜欢,堪称“干校”文学中之经典。今天、今后,人们要感性地了解那段渐去渐远的历史,本书同样堪为经典。

《我们仨》:1998年,钱锺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我们仨》这本书,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2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杨绛著译七种(套装) 电子书下载:

杨绛著译七种(套装)[xiaosongshu.cc].azw3 (访问密码: xiaosongshu)
杨绛著译七种(套装)[xiaosongshu.cc].epub (访问密码: xiaosongshu)
杨绛著译七种(套装)[xiaosongshu.cc].mobi (访问密码: xiaosongshu)
杨绛著译七种(套装)[xiaosongshu.cc].pdf (访问密码: xiaosongshu)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xiaosongshu.cc/article/20250108174544_829908/

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