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欢,在永乐七年、十一年、十九年和宣德六年四次随郑和远航“西洋”。作为郑和下西洋的随同人员,马欢的主要职责就是把沿途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然后呈报给皇帝御览。因此马欢每到一个地方,对当地的位置、沿革、重要都会、港口、山川地理形势、社会制度、政教刑法、人民生活状况、社会风俗、宗教信仰、生产状况、商业贸易、气候、物产、甚至是当地的动植物都做了详实的记录和考察。马欢的行程最远到达天方(今阿拉伯半岛)等20余国,他回国后认真整理记录的材料,于1451年著《瀛涯胜览》一书,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现存郑和下西洋三部文献,包括马欢《瀛涯胜览》、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都是当时跟随下西洋的人所著。其中,马欢《瀛涯胜览》一书,更具原始资料性质,弥足珍贵。马欢《瀛涯胜览》是三部基本文献中史料价值最高的一部,是研究郑和下西洋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瀛涯胜览》这本书详细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的经历和过程,详细说明了明成祖让郑和出使西洋的目的,以及马欢随同郑和出使西洋的原因。《瀛涯胜览》对几十个亚非国家的政治、风俗、生活现状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做了详细的记录。此外,《瀛涯胜览》对于航海技术史和手工业的发展研究也有重大的参考价值,例如书中有许多明代瓷器和丝绸的记载,反映了明代手工业获得的巨大进步。在《瀛涯胜览》中,还记载着大量中国瓷器远销南洋、西洋各国的情况。中国的瓷器深受阿拉伯世界各地人民的喜爱,他们至今仍称瓷器为“锡尼”,意为“中国”,同英文称瓷器为“中国”一样,誉称中国为“瓷国”。《瀛涯胜览》记载了当时明朝航海技术卓越成就。郑和下西洋的庞大船队,有六十二艘,并且船的体积非常大,说明明代的航海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同时,能造出如此巨大的宝船也说明当时造船业也取得巨大的发展。书中也对各地危及航行的潮汐、波浪、旋涡等海洋现象的纪录。对许多国家的海洋生物的特点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瀛涯胜览[明钞本]校注(www.xiaosongshu.cc).pdf: https://url62.ctfile.com/f/1225162-1243445924-6f4940?p=xiaosongshu (访问密码: xiaosongshu)

版权声明:如无特殊说明,文章均为本站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xiaosongshu.cc/article/115/

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4.0 国际许可协议